筷子是中国的发明,但刀叉却并非起源于西方。考古学家曾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距今七千年的骨刀。而餐叉早在新石头器时代就被发明并使用,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餐叉是距今5000多年的扁平形三齿餐叉。
1.农业发展较早
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,以种植业为主,农业起源早。而欧洲农业起步较晚,早期以狩猎为主,后来保持渔猎及游牧习惯。
因为较早的进入了农业社会,使得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。谷物类食物占比越来越高。相较于刀叉而言,筷子更能适应谷物类食物制作的成品:如粥、羹、饼、面、米等。筷子和手相互配合,几乎能够完美的处理所有的谷物食物。相比之下,刀叉只能切割大块的肉食,更早进入农业社会的东方对刀叉的依赖逐渐减弱。从西汉时期开始,筷子就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最主要的进食工具,并一直流传至今。
2.中国习惯吃热食,而西方习惯冷食
中国有“燧人氏”钻木取火的传说,证明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火了。火烤是人类最先学会的烹饪方式,而筷子能够方便的翻动食物,从火中取食。这一点刀叉虽然也能做到,但是不如筷子方便。随着中国人发明各种器具,水汆、蒸煮等烹饪方式也流传开来,在滚烫的热水中捞取食物,也是筷子更为便捷。
而西方因为追求食材的本味,对食物的预处理通常简单很多。这使得很多端上餐桌的食物并不是完全熟透的。对于几分熟的牛排、肉饼等,刀叉显然能够更好的切碎食物,方便进食。
3.制作材料和工艺不同
就地取材是人类造物的基本法则,最早的餐具几乎都是由石头或者骨头制成的。相较于刀叉,筷子所需的工艺更加简单,使得筷子的材料从昂贵的玉石、象牙、青铜、金银到低廉的竹木都可以选择。而刀叉因为需要切割肉类,所以对自身的硬度有一定的要求,而且必须通过磨制来达到开刃的效果,这就使得具有一定硬度的金属成为刀叉最好的材料。
我国自古以来竹木资源就十分丰盛,在人们掌握了用竹木制造筷子的技术后,普通百姓也能迅速用上低价的筷子。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筷子的普遍使用要比刀叉早。而刀叉是以钢铁为主要材料,中国古代铜铁资源比较紧缺,有限的金属矿石大多掌握在国家手中。而在西方,因为冶炼技术不够发达,十五世纪以前,西方人仍习惯用手抓饭。直到16世纪工业革命出现高潮后,钢铁材料得以广泛使用,西方的普通家庭才能用上刀叉。
4.礼仪要求
中国很早就注重餐桌礼仪。例如,在用餐时不可将夹过的食物放回餐盘中,用餐时避免用筷子指向对方,筷子不能敲击碗盘等。同时,在礼仪比较严苛的时代,女子被要求在将食物放入口中咀嚼时不能让外人看到。刀叉因为材质原因很容易和碗盘发出敲击声音,而刀叉配合使用则使得用餐者没有多余的手来掩住嘴巴。筷子则能凭借单手操作的优势让使用者腾出一只手来保持雅观。
5.对食物要求不同
中国在饮食方面讲究“色、香、味、形、器”。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,食物不仅仅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手段,更上升为一种境界,将生活艺术化。中国的烹饪技术复杂,将食物在用餐前精细化。中式餐桌上的饭菜都已经事先处理成合适入口的大小块,用筷子夹取便可。而西方认为于食物而言,营养才是第一位的。西餐烹饪讲求膳食中营养素的含量及菜品的营养结构和营养价值,追求食材的原汁原味,因此上桌时块头都比较大,需要用餐者再次加工成方便入口的大小。